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性、专业性和示范性,也为进一步提升各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便更好的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高淳区心理学科教研员杨学玲老师牵头的“高淳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于10月29日在澳门6766老平台(西校区)顺利举行。我校专职心理教师缪春华、兼职心理教师孙红头以及湖滨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王玲三位老师,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以“缓解压力
笑迎未来”为主题的心理课。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教学环节与研讨环节。
王老师在高一(4)班开设了以《与“压”同行》为题的心理课。她先通过“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希望与谁同行”的问题探讨,引入主题,然后,请同学们“慧眼识压”,厘清当下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源,接着,在“一路同行
感恩有你”的教学环节中,助同学们重新解读压力,最后,借助“冥想放松”,让同学们的身体与大脑得到暂时的休息,并体验与压力共处的感受。王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最终协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接纳压力,与“压”同行。
缪老师在高一(3)班开设了以《接纳你的情绪》为题的心理课。她通过询问同学们对“快乐”“愤怒”“悲伤”“厌恶”“恐惧”情绪的喜好,引出“消极情绪的作用与意义”,再借助《Inside Out》视频短片,带领同学们认识“消极情绪的作用与意义”,然后采用角色扮演,引领同学们体验“消极情绪的作用与意义”,最后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反思自己何时、何原因会出现消极情绪以及消极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经过一步步的引导,最终使同学们明白:我们既需要积极情绪,也需要消极情绪;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接纳情绪,才有可能真正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正学会如何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孙老师在高一(2)班开设了以《生涯启航——认识生涯规划》为题的心理课。她先通过“后疫情时代
旅行前的准备”的问题探讨导入主题,然后通过“生涯彩虹图”活动引导同学们对自己人生角色的宽度与深度的认知与规划,最后通过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案例启发同学们如何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做好当下高中三年的规划。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引领,最终唤醒了同学们对自己人生“重要角色”规划的意识,唤醒了同学们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自己一生的意识。
教学是研讨的前提,研讨是教学的升华。接下来,听课的老师们在澳门6766老平台的团体活动室进行了研讨活动。高淳区心理学科教研员杨学玲、区中专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郑兰、区一中的专职心理教师郭雪纯对三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表现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总体而言:
(1)王老师的课,亮点突出,目标达成度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心理味道”。今后可在教学设计的细节方面多加推敲。
(2)缪老师的课,导入自然,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今后可在课堂组织的细节方面多加观察。
(3)孙老师的课,贴合学生的需求,有活动、有分享、有反馈。今后可在学生生涯规划这方面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此次活动,既有各具特色的课堂呈现,又有恰当而又独到的课后点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心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锤炼,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压力得到了缓解。在课后研讨中,各位心理教师既深化了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认识,又进一步理解了彼此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当然,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淳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区领导与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学校每一位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理解,更离不开每一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切渴求。有你们,真好!
活动照片一

活动照片二

活动资料一
